王晓侃 王琼 陈捡 张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新郑,451191)

基金项目:中国机械政研会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分会课题(SZ23B026;SZ23C024);中国电子劳动学会 "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教育改革发展课题(Ceal2023255)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新的内涵与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确立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时代教育方针,也意味着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新的内涵与使命。

(1)有助于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进一步丰富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完成职教改革要求的高职院校教育实施体系理论研究。

(2)有助于丰富、发展和完善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体系。系统阐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策略,揭示高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特殊性”。

(3)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内涵质量,形成符合党的教育方针要求的教育模式。

(4)有助于为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效性。

2.1研究思路和框架

研究沿着基本理论探究——必要性分析研究——实践调查研究——实施对策研究的思路展开,通过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是怎么样、怎么做”的思路进行研究。

具体表现为:

(1)基本理论研究——“是什么、为什么”。重点把握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以及其特殊性。通过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教育思想,分析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明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

(2)现状调查研究——“是怎么样”。基于前期理论研究和必要性研究,明确调查维度,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为实施对策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3)实施对策研究——“怎么做”。探讨新时代高职劳动教育的实施原则,提出有效提升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策略。

本研究主要框架为:

图1 研究框架

3.主要观点和内容

多方联动端正师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增强劳动意识教育,营造尊重劳动的文化氛围。

建立健全必修课、渗透课和活动课三元一体的多元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拓展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融入日常思政教育主阵地。

健全学校负责规划设计,行业企业社会机构负责业务指导,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协同化机制,发挥劳动教育的合力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构建劳动教育教师发展良性循环机制,规范建立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从学生质量和教师质量两方面着手完善现有劳动教育实施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劳动素养评价机制,以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实施评价体系。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等资源库进行检索,查阅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形成对该主题的正确认知。对劳动教育的研究成果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与把握,然后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中小学劳动教育有何共性与特性,进而为本研究提供实质性的理论支持。

(2)调查研究法。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高职院校在劳动教育实施方面的情况,计划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研究对象各自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分为被调查者人口信息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两部分。

(3)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指透过文本表象来分析其内在实质,通过分析来发现那些比较隐蔽的深层意义,最后将所有材料筛选。文本分析包括对这五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成果的文本收集、相关活动的文字资料等收集,最后对这些实物材料进行分析整理,挖掘文本后面存在的研究价值。

5.研究过程

(1)把“劳动教育实施”作为核心概念,查阅文献资料,调研了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

通过问卷和实地考察交流,找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原因。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职业教育“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和课程特点,根据存在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优化策略。

6.课题成果转化

(1)形成校企劳动教育研究小组,同时成立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劳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定期进行研究成果研讨和分析,开展校内外课程的劳动教育宣讲。

(2)发表劳动教育相关论文2-3篇,形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优化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3)课题成果在校内外1万名以上师生中推广和实施,不断优化改进,形成稳定的劳动教育师资团队,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原标题:产教融合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优化实施

转自:互联网转载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