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身边大多数家庭在“语数外”这三门上,非常重视。小学这几年,这三门是绝对的重点科目,提前学、超纲学,各种学习计划都要安排上。
而物理、化学、生物(简称物化生)这三门自然科学学科,在不同家庭之间的规划差异很大。重视的家庭,从小就开始让孩子进行这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培养,通过培训班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动手做实验,科普读物、参加科技类比赛等一个都不能少,网上甚至有不少小学生讲高中物理题的视频。
然而,在另一些家庭中,情况则截然相反,科学成绩不及格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现象,我们不禁会思考,小学阶段真的有必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吗?
以物理这门课程为例,我们先来看一下2022年版的新课标,对物理学习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以下几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这意味着,未来的物理学习将超越单纯知识点的掌握,转而注重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探索知识、应用知识。
在课程内容上,分为五个一阶主题,并细化为若干个二级主题,这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学习路径,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上述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掌握的物理核心知识,可以对应到下方初中的物理教材中。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去编写的。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探究及跨学科实践是这一次新课改中新增的内容,不仅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还鼓励学生跨越学科界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探究作为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物理现象,深入理解物理原理,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而跨学科实践则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促使他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复杂问题。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小学科学课程里所含有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
从2017年9月起,很多地方把小学科学课调整为小学一年级,在课时的占比上也提升到8%-10%,超过了英语的课时占比。
小学科学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下面还是以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物理知识点为例。
与初中的物理知识点相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不仅延续了声、光、电、力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要上升一个层次,进行延伸和深化。
在知识内容的维度上
小学科学课程以自然界的基本现象为核心,涵盖了生物多样性、物质性质及能量转换等基础知识的启蒙,比如引领学生们探索水的三态循环、观察植物的生长周期等。而初中物理,则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座知识的桥梁,深入剖析物质运动的内在规律与能量转化的复杂机制,如探究力的相互作用、理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等,实现了对小学科学知识的自然延伸与深度挖掘。
就学习方法而言
小学科学侧重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与实践探索精神,通过动手实验、亲身体验及实地考察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界的直观感受与初步理解。
而初中物理则转而强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理论构建能力,运用公式推导的逻辑力量、问题解决的策略思维,引导学生在理论层面精准把握物理规律,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小学科学的学习经验提升到了更为理论化与系统化的新高度。
在小学阶段,物理、化学、生物内容的学习是不直接以学科的形式出现的,如果孩子在初中开始直接学习物化生课本上的知识,前期没有任何知识的铺垫,突然就要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他一定是恐慌的。而且从教材上看,孩子刚开始学物理,就定位在运动和能量这样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上,这个难度对于毫无基础的孩子而言,真的很不友好。
还是教科版为例,在8年级下册,孩子先要学习运动和力,如果孩子在这章节没有掌握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那么接下来学习摩擦力、浮力,他们会觉得很抽象很难弄懂。
接下来的热学和电学,孩子学起来就更吃力了,因为其中含有的内能、电路等知识,都是在”力学“这个基础上去延伸的。再往后说,到了高中物理会学到的抛物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等知识,依然需要力学的基础知识。所以,物理这门课,要是一开始孩子就掌握的不扎实,后面的学习就全是坑。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并不受年龄或阶段的严格限制。即使有些学生到了初中才开始真正接触物理、化学、生物,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无法学好这些学科。
但可以确定的是,越早对物化生等学科产生兴趣并开始接触,学生越能从中受益。小学的学习经历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为学生搭建起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更快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
当他们在初中阶段深入学习物化生时,那些早期积累的基础知识和实验经验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复杂的知识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说,小学阶段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打稳了基础,孩子在从小学到初中升学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衔接上才会更加的顺畅。原标题:都说物化生难,也许是孩子没有打好科学的基础
转自:互联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