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女孩肺叶都白了,“鸡娃”母亲还不愿住院!中疾控紧急提醒——

“不建议去上学,一定要住院了,孩子肺炎挺严重的”“不能吃了退烧药就去上学,多休息才好得快”……12月9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医生正叮嘱一位陪女儿前来就诊的家长。

据媒体报道,当天,该院儿科门诊的走廊里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焦急等待。儿科主任李志飞介绍,就诊的患儿仍有很多,约有一半是流感,另外就是支原体感染等。看病之外,医生做的最多的事是劝“鸡娃”心切的家长们,让孩子多休息。

女孩确诊肺炎须入院治疗

妈妈希望“吃点药回去上课”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实在太重了,哪怕孩子肺炎严重到需要住院,也不舍得请假。”李志飞叹了口气。

李志飞说,当天她接诊了初一女孩小云(化名)。小云一周前开始低烧,体温始终在38℃左右,确诊为支原体感染。小云妈妈买了阿奇霉素,让小云吃了三天,但小云的体温仍在38℃左右,咳嗽一天比一天严重,时不时咳得整个人都恨不能蜷缩起来,老师也建议小云去医院看看。

小云被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李志飞指着小云的CT影像说:“这是典型的大片状肺炎,这里的肺叶都白了,肺部感染很严重,我建议住院治疗。”

小云妈妈犹豫了一下说:“医生,我们再回去吃两天阿奇霉素看看吧,可能再吃两天就好了。不行到时候再看吧。”

“我建议先住院。孩子咳得这么厉害,不能再耽搁下去了。住院评估是否阿奇霉素耐药,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但小云妈妈还是很犹豫:“医生,住院会耽误很多功课。”

最后,小云爸爸在电话那头决定,听医生的建议,住院治疗。而妈妈仍在纠结,住院肯定会耽误女儿的学习。

李志飞说:“在门诊中,我们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家长,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家长,就怕孩子功课落下了。有的孩子发烧39℃多了,家长仍旧表示‘吃点退烧药就回去上课’。”

医生:康复后学习事半功倍

二次感染往往病情更重

“我很理解父母的心情,希望孩子不要因为生病影响学习。可是,当孩子患病时,休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带病上学,没彻底恢复好去上学,孩子的学习状态、效率也不乐观。不如先养好身体,再投身学习,可能事半功倍。”李志飞说,如果孩子确诊甲流,哪怕第一时间服用奥司他韦等药物,也只能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最终还是需要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杀死病毒。这时候,多休息无疑有助于康复。

李志飞表示,带病上课或者没有彻底痊愈就去上课,一方面可能传染其他同学;另一方面,在自身免疫力较差时候去学校,很容易出现二次感染、混合感染。二次感染或混合感染,往往意味着病情更严重,更难退烧,需要更长的时间康复。因此,着急复课或带病上学,很可能得不偿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期,不少孩子由于休息不够感染了多种病毒。“有的孩子支原体肺炎、甲流、乙流、腺病毒、细菌感染……各种流行的疾病,几乎都‘集齐’了,很遭罪。”有医生这样表示。

李志飞呼吁,当孩子生病时,请家长遵医嘱配合治疗,让孩子多休息,为下一阶段的拼搏积蓄能量。

不带病上岗上课!

中国疾控中心重要提醒

12月10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表示,学校、托幼机构、公共交通工具通常人员比较密集,而且内部相对封闭,是呼吸道传染病重点的防控场所和机构。(此前报道:国家卫健委:呈波动下降趋势!师生不带病上课上岗)

其中,他指出,针对学校和托幼机构,建议加强健康监测,做好晨午检、缺勤缺课登记等,学生、教职员工建议不带病上岗上课,防止将传染病传入学校或者教室。

北京市教委:

一切应以孩子身体为重

此前,11月25日,“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发文,强调一切应以孩子身体为重,学生患病期间作业一律不做硬性要求。

文中称,当前,北京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儿童感染人数增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表示,要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做好师生健康监测,确保师生不带病上班上课。

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序衔接,对因病缺勤的学生,就近期课堂教学重点,学校、班级及时与家长沟通对接。

学校对学生患病期间的作业一律不做硬性要求,不建议患病期间赶、补作业,一切以孩子身体为重;引导学生科学佩戴口罩,坚持勤洗手、常通风,适度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考虑呼吸道疾病病程特点,家长要让孩子充分治疗和休息,即使身体好转也不着急返校复课,巩固好身体,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居家学习;帮助孩子均衡膳食,规律作息,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综合杭州日报、新闻晨报、首都教育等

监制:刘昊

申明

教育信息网健康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原标题:女孩肺叶都白了,“鸡娃”母亲还不愿住院!中疾控紧急提醒——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教育信息服务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