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帮助广大青年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硒望紫阳”实践团走进安康市紫阳县,开展“富硒惠民,青年助农”暑期“三下乡”系列专题调研活动,团委书记梁传龙随队指导。
“硒望紫阳”实践团切实围绕“乡村振兴”发展主题,依托紫阳富硒产业核心载体,结合运用紫阳非遗文化特色,梳理总结紫阳整体发展脉络,立足实际,依靠群众,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助力乡村振兴。在探索富硒绿色产业惠民致富发展道路的同时,总结脱贫致富经验,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促进紫阳富硒产业发展和文化旅游服务有机结合,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实现科技助农,文化润乡,产业惠民,以青年智慧与青春活力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一、聚焦富硒新农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实践团通过和紫阳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交流座谈,走进紫阳县蒿坪镇蒿坪村、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了解紫阳富硒产业优势及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并结合实际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团队成员认真总结紫阳富硒茶发展经验,实地探索紫阳富硒茶发展模式,参观茶叶生产包装分销过程,充分挖掘产业发展创新点和亮点,了解先进制茶技艺和茶企长远发展规划。团队成员还对“支部+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进行深入调研,以促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丰富调研成果,协助乡镇干部进行乡村振兴政策性宣讲活动,感受茶企茶农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关系,领悟新时代乡村的振兴之道。
二、加强多元融合创新,推进文化启润乡风
实践团与紫阳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主要负责干部进行交流座谈,聆听紫阳文化旅游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着重分析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创新融合发展,溯源乡土文化,打造乡土品牌,探寻共富路径,帮助地方特色产业文化进一步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团队成员还通过参观紫阳富硒茶陶博物馆、紫阳县文化馆、北五省会馆等地,了解紫阳富硒乌(铁)陶技艺、紫阳民歌、会馆建筑壁画艺术等地方特色文化,把握历史传承文化脉搏,体会历史悠久、内涵深厚、前景广阔的特色非遗文化,帮助文化宣传带动文旅发展,促进文旅发展反哺文化保护,为实践团从经济、文化、农业、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等角度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三、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提升文化魅力
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分别与共青团紫阳县委、紫阳县教育体育局负责干部提前沟通交流,组织团队前往安康老地委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朗诵红色诗篇,了解紫阳普通话推广现状,充分运用当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体悟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团队成员还在城关镇西关社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向儿童讲述党史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唱红色经典歌曲,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引导少年儿童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四、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紫阳县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是民生领域的重要关注点,实践团在共青团紫阳县委帮助下,在城关镇西关社区成功举办“童伴”小课堂,开展暑期安全宣传教育,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活动提升少年儿童学习兴趣。团队成员还通过做游戏、绕口令、学绘画等形式陪伴少年儿童,在提供关爱陪伴的同时,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此外,团队还对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群进行了随机采访,了解留守儿童群体现状及改善措施,并为增进社区群众民生福祉献智出力。
五、探索基层创新治理,解码发展良方对策
实践团针对社区基层治理创新点、移民搬迁转移安置办法及社区党群服务开展情况,走进城关镇、向阳镇部分社区农村进行调研,并与当地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访谈。团队成员还就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与社区、村镇居民进行深入交谈,在实践探索中感悟“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会建设与基层治理发展新环境,在人民群众互相学习、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完善人格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此次实践调研活动,有力地帮助了团队成员探索基层治理“金钥匙”,解锁社区服务“新密码”。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青年大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强化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青年理想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以科技赋能乡村发展,以互联网新时代多元宣传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原标题:“富硒惠民,青年助农”——西北政法大学学子走进安康市紫阳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转自:互联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