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观察 教育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观察 > 列表
教育观察
教育评阅

教育也需要“诊断报告”——大规模教育测试结果报告的若干趋势

【世界教育之窗】作者:刘轩(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近年来,随着教育评价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上诸多大规模教育测试把关注的重心放到了测试结果上。就像到医院体检后会得到一份详细的“诊断报告”一样,参加大规模教育测试的学生也会得到相应的结果报告——用来分析自己水平高低或能力强弱及其背后的成因,从而实现精确诊断和快速改进的目的。结果报告成为大规模教育测试的关键环 ...

2022年12月22日

胸怀“国之大者” 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者:方守恩(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高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是重大科技创新思想的策源地,也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聚集地,肩负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既是同济师生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同济大学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任务。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马 ...

2022年12月22日
培养强农兴农人才 把“金种子”撒在祖国大地

培养强农兴农人才 把“金种子”撒在祖国大地

[ 责编:孙宗鹤 ]...

2022年12月21日

在希望的田野上接续奋斗

作者:李兴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早在建校之初,就肩负起“开发西北、兴学兴农”的使命,在88年的办学实践中,一代代师生扎根西部、艰苦创业、追求卓越,推动陕西杨凌成为世界闻名的“农科城”,用实际行动 ...

2022年12月21日

提质增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作者:刘宴兵(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章独列、一体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还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 ...

2022年12月20日

打开思政课“引进来”“走出去”的双通道

作者:冯伶莉(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讲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承担价值塑造职责的德育排在第一位,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建设是一项潜移默化的育人工作,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在保证思政课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 ...

2022年12月20日

“适应社会”应是大学必修课

作者:陈波(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这段时间,“大学生真的很需要这门课”的话题在网络上受到热议,凸显了一个存在已久却被忽视的问题——有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短时间内无法很好适应社会、进入职场角色。据第三方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在学习、求职、择业过程中遭遇过金融诈骗、择业歧视、三方违约、用工风险等情形。高学历人群却难以应对生活日常,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硕士生,甚至是博 ...

2022年12月20日

以“善用善养”理念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线探索】作者:盛志刚(防灾科技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清北中医药跨界工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近年来,如何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的问题受到各界民众高度关注,教育界也在不断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健康问题的研究。人体的所有活动无非两种——“养”和“用”。此处的“用”,就是人体器官使用和消耗的过程(包括工作、劳动、锻炼等耗能用功的活动)。这里的“养”,就是在耗用之后的组织修复和能量补充过程。所有的生命 ...

2022年12月20日

创造和谐有序网课环境

【专家点评】作者:谢永江(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近日,河南省新郑市某中学的刘老师上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据其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刘老师在给学生上网课时,网课遭到陌生人闯入。闯入者故意播放刺耳音乐,发布种种不堪入耳的侮辱话语,干扰课堂秩序。该事件发生后,“网课爆破”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所谓“网课爆破”,又称网课入侵,是指网课入侵者通过非法或不正当途径获取网 ...

2022年12月20日
以更加昂扬姿态 在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以更加昂扬姿态 在新征程展现新作为

[ 责编:孙宗鹤 ]...

2022年12月20日
使命光荣 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 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 任务艰巨讲述人: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青年研究员 朱国梁作为一名刚踏入高校工作的青年教师,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认识到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兰州大学校园景色 兰州大学供图今年7月,我从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毕业,怀着忐忑和憧憬,第一次来到甘肃兰州。这次旅行的目的是实地考察国内几所高校,以便选择其中一所入职,第一站便 ...

2022年12月20日

扎根西部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马小洁(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进一步激发了高校自觉肩负起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兰州大学将始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解放思想、更加主动进取、更加团结奋斗,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不断释放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新活力。增强历史主动,引领事 ...

2022年12月20日
深学细悟守初心 矢志强国谱新篇

深学细悟守初心 矢志强国谱新篇

[ 责编:孙宗鹤 ]...

2022年12月19日

赓续红色基因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张军(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延安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

2022年12月19日

坚守初心、传递薪火,照亮强国英才成长路

坚守初心、传递薪火,照亮强国英才成长路讲述人: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 李璎珞党的二十大高屋建瓴地一体化部署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幸为人师,我深知这份责任的深沉与厚重——这份责任从抗战救国的校史中流淌而来,又向着新征程的强国梦想奔流而去,连接古今、联通血 ...

2022年12月19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 奋力推进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立足“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省情认识,深刻认识教育是影响未来的战略性事业,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壮大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奋力推进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青海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申红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断赋予了教育事业更 ...

2022年12月15日

新时代 新征程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教育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明█新时代 新征程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是在 ...

2022年12月15日
地方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四重逻辑

地方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四重逻辑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作者:张芷维(四川师范大学融合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兴则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也是成就社会主义大学的价值追求。当前,中国已经全面迈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地方大学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彼此依存、深层关联,更应深 ...

2022年12月13日

勇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重任

作者:郑永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人才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双一流”大学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部署的重大政治意义,深刻认识到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在建设教育强 ...

2022年12月13日



全面汇总教育各类信息的综合门户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

手机端版 | 自适应版

Copyright ©2024 www.e-chin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32164号